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1.
骨盆Teepee像的影像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盆Teepee像主体结构的影像解剖,包括其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骨盆CT检查的成人检查结果进行筛选,排除骨骼畸形及由肿瘤、创伤等所导致骨盆骨性破坏的患者。将所筛选出的9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1.2±10.3)岁。应用Mimics 10.01对9例无病损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出的骨盆三维图像进行透明化处理后向髋臼闭孔斜位及骨盆出口位逐渐旋转,直至髋臼上方区域出现标准的“圆锥形帐篷”(即Teepee)样外观。此时的图像即骨盆Teepee像,“圆锥形帐篷”即此投照像的主体。沿主体的边缘进行剪切,对主体及其以外的骨盆结构同时显示,然后研究其于整个骨盆内的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结果:骨盆Teepee像所示主体起自髂前下棘后外侧骨皮质,经尾端、前方、外侧到头端、后方、内侧的指向,止于髂后上棘及髂后下棘之间的骨皮质。其由一顶、一底及两缘围成。其顶由髂骨的内板(形成其内缘)及外板(形成其外缘)的骨皮质相交形成,其底由坐骨大切迹形成。其内侧、下部、后方总包括小部分骶髂关节及所对应的骶骨侧骨质。结论:骨盆Teepee像的主体为丰富的骨性结构,除其内下方小部分区域外可作为容纳某些类型骨盆、髋臼骨折固定物的安全区域。骨盆Teepee像可用于指导固定物的安全置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基于连续骨盆轴向CT扫描的上骶段的分型及其意义.方法:对127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图像进行观察,测量S1的平向骶髂螺钉通道,根据平向通道的大小对上骶段进行分型.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至少4层扫描图像上其宽度均>7.3 mm,则将其定义为正常型上骶段;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扫描层面上其最大宽度≤7.3 mm,则将其定义为过渡型;如平向通道不存在,即在所有扫描层面上其宽度均≤0 mm,则将其定义为变异型.计算各型的例数、百分比及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值.结果:正常型58例(45.7%),其平向螺钉通道平均宽度13.9 mm;过渡型42例(33.1%),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5.2 mm;变异型27例(21.2%),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为0.9 mm.所有病例的上骶段可归属于3型中的1型.结论:正常型上骶段因存在平向安全通道而可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及变异型上骶段因无平向通道而无法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较变异型的优势表现在其标准骶骨侧位像上的有限平向通道可以作为进钉点的选择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骶神经根管于S1、S2骶段内的方位、走行,探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方法:将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平扫数据导入到Mimics 10.0,并应用其分别将骶骨、双侧无名骨、骶管及骶神经根管制作成3D图像并旋转至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后观察骶神经根管的方位、走行.辨识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上骶神经根管并观察其特点.结果:在S1、S2骶段内骶神经根管始于同节段椎管的头端前缘的两侧,止于同节段骶前孔,其走行由头端、后方、内侧至尾端、前方、外侧;在X线片上其密度低,尤其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常仅其前缘线显像且多有中断现象而需要仔细辨识.结论: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辨识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并以之作为骶髂螺钉安全通道的尾后界,则可以避免内置物进入神经根管及骶管,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